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方寸之间“万千世界”,窑变之下“山水风情” 2013-11-21 08:15:57

窑变——上天赐予的百万财富

对于窑变的定义,《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这种珍贵稀有的窑变瓷,被人们誉为“天造瓷”或“天赐”,历史上著名的有康熙年代创烧的豇豆红、苹果绿等品种。

2004年,一件清乾隆窑变釉莲蓬口瓶获价165万元;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高17.4厘米的清雍正窑变釉贴浮雕螭龙尊成交价达258.4万港元;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清雍正窑变釉三牺瓶拍得224.8万港元的高价。有关专家认为,窑变釉这种独特的釉瓷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万千窑变下的含蓄朦胧,玄远静穆的山水之美

窑变瓷千百年来已不可控的“天赐”瑰宝,相继成为成为各大博物馆藏品和拍卖场上的天价客。它承载着中华瓷艺艺术精髓,而李砚祖“窑变山水”作品的出现,结束了这一“天赐”之宝色彩单一的历史,引领了瓷器新领域,这其中体现出创作者的学养、品格、胸襟、哲思、情趣、心境和感悟。他用画笔在瓷胎上构绘出行云流水的河山;用颜色闪耀出天地万物的生命;用色釉在瓷上漂染着山水的气息。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婉约、苍润、飘逸、厚重、苍茫、空灵等审美感受。“窑变山水”作品可以用“天造地设,鬼斧神工”来形容,仔细欣赏每一件作品,都似乎是在听一段美丽的故事,美轮美奂的画面艺术效果,仿佛欣赏者已置身其中。在“窑变山水”瓷中,你可以感受到偶尔掠过的山风仿佛刚刚惊起枝头的小鸟,潺潺流过的山泉小溪仿佛在丛林中腾起一丝淡淡的薄雾……

 

聆听陶瓷艺术语言,感悟一代窑变山水之父的艺术胸襟

“窑变山水”作品融入了李砚祖老师多年来对艺术的思考。作品追求新意又不脱离生活,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老套,它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泥与火中演绎出精灵般的瓷器之美。其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画工,都显示出精巧与精细,自然与和谐一气呵成,给人予格调高雅、气势豪迈、品格超逸、工艺精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唯美的艺术享受,这是其他“工匠性”瓷艺大师所不能及的,也是目前国内陶瓷艺术界所罕见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站在艺术的高度创作,李砚祖被誉为瓷器艺术界的“张大千”

陶瓷艺术与中国国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独立存在。“窑变山水”能够使高温釉达到山水的立体效果,在瓷绘技法上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技法极为相似,且件件都是孤品,不可复制。所不同的是这种“窑变山水”的色彩更丰富,更能够完美呈现出自然大山深邃、险峻的立体效果。

其实,在瓷胎上实现泼墨技法的“窑变山水”要比在宣纸上作画难得多。最不可控的是入窑后在高温下的变化,你既无法左右其在窑中不确定的变化,也无法改变其既定的结局。因此,出窑后真正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概率极低,其收藏价值也就随之较高。

 

山中有山,画中有画,方寸间尽显万千世界

佛教认为:“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意思是说一粒小小的沙粒就可以观察到三千大千世界。那里,对于“窑变山水”瓷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一处都似乎有着不同的内容,将山水局部放大后,会呈现出另一种山水图案,给人以“山中有山,画中有画”的艺术视觉享受。能在瓷器上你观察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这就是艺术大师作品的珍贵之处。

 

以一代“窑变”之父的学识,让价值百万天赐珍宝变成随心烧制的壮美山河

窑变用“意念”来控制,听起来视乎有点悬,但是,作为学者型的陶瓷艺术大师,一代“窑变山水”之父李砚祖老师对窑变掌握殷实,经过精心的计算,窑变是可控的,可以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这些得益于他多年来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研究。在烧出的上千片瓷板上进行点点尝试,经无数次釉料的悉心配比、反复添彩泼彩、比控烧制温度时长等等,最终把握千年以来无数制瓷人难以捉控的高温窑变。每次烧制,他都似乎是在用“意念”控制各色釉料流淌的深浅长短,多一毫拖沓累赘,少一毫意境未达,终将写实、抽象与意境完美结合,展现出窑变瓷器的真正之美。

 

一位真正的陶瓷大师,要想使作品千百年后依然闪烁艺术的光芒,能够熟练掌握制瓷工艺和画瓷技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许多艺术知识的积累、社会科学的沉淀和对历史的充分了解。除此之外,在创作中还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作品。他认为,瓷器并不是冰冷的艺术,它也有生命和情感,它艺术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写照。瓷器艺术家赋予它灵魂,便有了灵动的生命;当瓷器艺术家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瓷器艺术中,作品便也有了情感、有了灵性,这便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  京ICP备12006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