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对话“猫王”孙菊生:画猫仍是生活最大乐趣 2015-10-06 01:22:34

 

 

  103岁高龄的孙菊生先生是中国著名绘画大师,是国内画猫流派中介于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的重要代表人物,有“猫王”之称。


  百岁老人,面目慈祥,神态自若,专访过程中,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从艺路上以及生活里有趣的故事。至今他仍然笔耕不辍的绘画,写字。每天的作画写字是他现在生活当中最大的乐趣。

  孙菊生在创作上主张“真”、“美”、“活”,即真实、美观、活泼,强调形与神的统一,“寄神于形,形随神逸”、“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在创作实践中,善于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体现了他所倡导的“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的美学观点,他每画皆题有诗词,画就而诗亦成,因此他的画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

 
  记者:猫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创作时怎么能体现出它的神气呢?

  孙菊生:画猫要想有神气,这身上各处都得配合。以这个来说(桌上摆着的正在画的作品),在这两只鸟飞来之前,猫和鸟毫无关系。鸟飞过来,猫的眼睛就跟着鸟走。它眼睛实际看的地儿应该落后于鸟的位置,因为它看过去的时候鸟已经飞过那儿了。法国的塞尚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比较类似吧。就是照相的时候,眼睛看的地儿一定要比鸟现在的位置提前一点儿。但是,好多人都不太注意这个问题,看不出来。因为这个时间是很短的,前一点儿后一点儿都不影响,没有问题。实际上讲,应该准确,但是实际上看画儿的人都没有感觉。而且就中国画来说,这些是可以大胆忽略的,尤其是写意画,主要是考虑这幅画的小天地。只要和实际没有太大出入,就行了。从布局上讲,这样就比较合适,所以也不见得非得那样。看画的时候,思维要随着内容动。

 
  记者:有人总结您的作品中,猫的形象通常是“三大一小”,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处理吗?

  孙菊生:小孩画画,喜欢画动的地儿。比如画火车,画一般的地儿都不经心,但是他一定会画冒的这个烟,其次是车轱辘,再次是窗户。因为动的东西对他的刺激多一点,吸引力比较深,静的就不太留神儿。画人物呢,眼睛、嘴巴就最重要,眉毛、鼻子、耳朵就忘了,这是不经意的处理。这个习性,在小孩儿身上最突出,人越长大越不明显,不像小孩儿那么清楚,但始终是有残留的。

  咱们看这个猫(桌上放的一幅画),这个比例,跟实际来说,几乎全不对。因为它爱动的地儿(画得)大,不爱动的地儿(画得)小。这个脑袋实际应该是身子的1/5到1/7,可真这么画出来看着不好看。我画得比较大,但是我不说你看不出来,只有这么大,看着才好看,虽然比例和现实有出入,但是看起来很自然。当然这个是说中国画,尤其是写意,要破坏真实的形象,才能建立艺术形象。其实西画也不是按百分之百的比例去画,选景取材的时候也是有考虑的。

 
  记者:原来看起来很简单的一幅画,里面这么多讲究。

  孙菊生:嗯,虽说平时多观察,但也不是普通的观察,而是通过多看积累一些东西,创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是要经过大脑加工与艺术处理的,如果按照实际画出来,那就没有观赏性了,吸引力不够。你看这幅画,鸟突然一飞,猫受到惊吓,就下意识地抬起了前爪扭头看。其实真实的没这么巧,这个是人为地都给凑一块儿了。俗话说,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说书的一说几百年过去了,唱戏的一上马就到了。其实艺术就是说瞎话,说得不让人讨厌,还让人喜欢,这就行了。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  京ICP备12006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