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首诗篇是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对云锦的赞叹。云锦作为我国传统丝织技艺的佼佼者,因其用料考究、色泽绚丽、织造精美、纹饰吉利而备受世人关注,有“锦中之冠”的称号。
华夏珍宝博物馆云锦艺术展正在展出
云锦,自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四一七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丝织品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展于元代,至明清时期大盛,最鼎盛时南京城内约有三万台织机,同时运转起来,机杼声声作响,不绝于耳,繁闹了秦淮河两岸,见证了金陵丝织业的昌盛。
展览现场
明清时期的云锦,已成为皇家御用品。为了满足皇室御用的奢华,云锦的织造常常不惜工本,织金带银是其一大特色,所织成品金光熠熠,富丽堂皇。
展览云锦作品欣赏
云锦大致可分为库缎、库金、库锦、妆花四大类。其中,库缎又名花缎,其图案纹样大多以组团式花纹呈现;库金又名织金,织造时大量使用金、银线,专供皇室享用;库锦的特点是花满地少,富丽堂皇;妆花则是云锦中工艺最为繁复的织锦,向来有“跑马看妆花”之美誉,代表着云锦织造的最高成就。
今日,包括蜀锦、宋锦在内的众多织锦,大都可以通过机器进行织造,唯有云锦仍然需要借助大花楼木织机手工完成。2006年,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集大成者,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于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锦采用的是大花楼木织机,每次织造时需要两个织工一同配合完成,提花工坐在机器上层负责拽花,织花工坐在机器旁负责妆金敷彩,二人通力合作,一天也只可织出约5厘米的云锦。可见其难得,故也有“寸锦寸金”之说。假如要织造一张幅面为78厘米宽的云锦,那它的织面上就约有1.4万根丝线。由此也可窥视出云锦织造的繁复与耗时。
云锦因华美而闻名,这首先得益于它的用色之丰富。在我国传统色彩观中,人们偏好温暖而强烈的色彩,故云锦用色主要集中在黄、红、绿等色系上。
因江宁织造局造办的云锦多作为御用袍服的衣料使用,按清制,黄色系在各种色系中等级最高,其中,明黄色更是皇太后、皇帝、皇后的专用颜色,故黄色系为云锦的常用色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喜庆,寓意吉祥,故红色系也是云锦的常用色系,为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还会使用金、银线甚至孔雀羽线。在如此丰富的用色选择下,一块云锦的配色往往在20种以上,织造出的画面精美绝伦又不失典雅庄敬。如华夏珍宝博物馆正在展出的这件云锦龙袍,整幅画面色彩对比强烈,颜色过渡自然,红花绿叶满地金,不愧为云锦中的杰作。
历史更迭,星云流转,云锦历经沉浮起落,终淬炼成金,现今已成为中华民族丝织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光芒如同织就的彩锦一般,熠熠生辉,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