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与我馆主要领导合影
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来到华夏珍宝博物馆参观“御苑翰墨·清代百位翰林书画艺术展”。
在我馆领导的陪同下,单院长逐一欣赏了百位翰林的书画佳作,对本次展览的高品质、高水准、高规格的呈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些展品是翰林书法学习、研究、佐证的一份重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有博物馆的一些空白。我很受教育,涨学问。举办这样的展览是一件赓续文脉、功德无量的事。”
参观完“翰林展”后,单院长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馆的特色展厅:故宫景泰百宝厅,他与陈丽华院长聊起了这些作品的制作历程和在故宫宝蕴楼举办的“故宫景泰百宝成果展”的盛况。单院长认为:这样的当代景泰蓝艺术精品,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工艺价值。
单霁翔院长讲话实录
今天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盛会,特别高兴在这里面能看到很多我在故宫博物院、在国家文物局的老领导,他们身体这么健康,非常高兴。特别是我们朱诚如老师、我们董正贺老师,都是这些年帮助我、辅导我的老师。
今天参加这个展览,我觉得是后面有很多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展览筹备工作肯定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大家知道,翰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群体,从隋唐一直到今天,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宝贵文化资源。翰林应该说都是当初的杰出人士,通过科举选拔,层层过关,一直到殿试。有的还当了状元,至少是进士。他们为国家、为朝廷做了很多事的同时,也承担起了文化传承。每位翰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对于翰林很重要。皇帝在殿试时,通常会选拔书法写得好的人,还出现过文章没写好,却因为书法出众被选为状元的情况。文章没写好可能是发挥不佳,但是书法可不是一天能练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翰林们的书法并不只是馆阁体,是根据帝王的审美而发生变化的。比如,康熙皇帝喜欢“董书”,雍正、乾隆皇帝喜欢“颜体”,嘉庆皇帝又喜欢“欧体”等等,所以,今天展出的百位翰林的100多幅书法,各有特色,我很受教育,涨学问。
这些翰林出了翰林院后,对书法做出了很多创新,形成了各种字体,琳琅满目。华夏珍宝博物馆经过多年努力,能把他们集合起来,集中展示,并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我认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这将是翰林书法学习、研究、佐证的一份重要资料。
我们华夏珍宝博物馆虽然是一件民办博物馆,但他是国有博物馆的有力补充,我一直坚信这一点。华夏珍宝博物馆之前做了很多展览,之前还在故宫举办过故宫景泰百宝成果展,是我们陈丽华老师指导的,今天又办了翰林展,这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国有博物馆的一些空白。
百位翰林书法作品,书法方面都写的很好,更值得称道的是文化内涵,呈现的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的精神世界。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收藏中国书画最多的博物馆,其中有75000件书法,56000件绘画,碑帖28000件。这里面传达的是取之不尽的思想文化内容。这些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衷心祝愿华夏珍宝博物馆百位翰林书画展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