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方宝玺品鉴会
【艺术展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展览 > 主题展览 > 二十五方宝玺品鉴会

 

华夏珍宝博物馆首款理财产品——清.二十五宝玺 

 

 

一次震惊收藏界的历史性创举


一场深具划时代意义的帝王宝玺传承盛宴…… 

 

 

 

   响应国家文化号召,承担历史传承重任《清•二十五宝玺》再造。顶级文博单位攻坚立项,百位专家学者组建团队,历史瞩目。

   在中共十七大关于振兴文化产业的号召下,故宫造办处亲启清代二十五方宝玺绝密档案资料,国家文博单位联合倡引,全国文化界、文博单位、工美行业、收藏界等百位专家学者历史性汇集,《清二十五宝玺》再造工程盛大开幕。《清•二十五宝玺》包罗中华御玺之万象,囊括皇家宝玺之百态,搏群玺之威仪,显群玺之霸主,堪称收藏界的史诗巨作!

  

   

 

 

    2012年5月20日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召开国宝《清·二十五宝玺》专家鉴赏会。与此同时,阵容庞大的专家鉴赏会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隆重召开。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学会等多家单位领导、专家出席鉴赏会,全国各大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报道。

 

 

 

 

 

 

 

【藏品简介】

 


  《清•二十五宝玺》以故宫镇院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大乾隆钦定二十五方宝玺为创作原型。藏品共发行2款,分别采用黄金、白银材质进行再造。纯银款每枚1公斤左右,共计25枚,每套总重高达25公斤白银。(纯金款每枚300克纯金,每套25枚,总重为7.5公斤。)

 

 

    整个藏品复造过程采用中华4000年花丝镶嵌錾作技艺, 期间经过数十次原物比对,上百位专家多次研讨,最终复造成功国宝文物将用于各大博物馆收藏和文物鉴定的学术研究,极少部分将用于社会收藏。

 

 

  《清•二十五宝玺》作为中国印玺史上的巅峰之作,系统并全面的涵盖了印玺文化的历史精髓。二十五方宝玺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皇帝巡视天下,随王伴驾而行的第一方宝玺

 


 

   凡皇上行围及驻跸圆明园,“皇帝之宝”都要随驾。当然其制度十分的严格。通常由内阁典籍厅提前发文知会交泰殿管印内监,届时典籍官会同内阁学士一同前往乾清宫,交泰殿的太监将宝玺请出,双方在乾清门西一间的厢房中一同打开宝匣,由学士验明后,放入匣中锁好,典籍官捧出景运门。到内阁制诰房,学士打开宝匣,交与护宝侍读学土验明锁好。由专门的人员用黄布包好,并用九条黄布带周匝捆妥,而后由专门的背宝官背好上马与护宝官们一起进发。到了所在地,则交与当地行宫的太监验明保管,以备皇帝所用。因此,“皇帝之宝”也是皇帝最为常用的“公务”宝玺。

 

 

 

 

 

 

 

 

 

 

 

 

 

 

 

 

 

 

 

 

 

 

 

 

 

 

 

 

 

 

 

 

 

 

 

 

 

 

 

 

 

 

 

  《清•二十五宝玺》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凭证。皇帝曾使用其中一方“敕正万邦之宝”发布了对贵州、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安抚为主、征讨为辅的手段,将少数民族的叛乱快速平定。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国力达到顶峰。

 

 

 

 

 

 

 

 

   这“二十五宝”的印文除青玉的“皇帝之宝”为满文外,其余全部为满汉篆书两种文字。“二十五宝”是乾隆帝钦定的皇帝行使各方面权力的宝玺,其用途各有不同,如常用的有指示臣僚的“制诰之宝”、发布政令诏赦的“敕命之宝”、“皇帝之宝”等。这些宝玺平日由内阁掌握,由宫殿监的监正管理,使用时由内阁请示皇帝,经许可才准予使用。

 

 

 

 

【藏品工艺】

 

 

【藏品荣誉】

 

 

【藏品工程】

 

 

 

 

 

 

【藏品大师】

 

【文化背景】

 

 

 

御玺——皇权的最高象征

 

 

 

    皇帝的玺宝是皇权的象征。古人称之为宝玺”“御玺”“御宝国宝。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刻造了第一枚传国御玺起,作为象征国家与至高权力的帝王信物,御宝具有极为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其工艺与材质居古代所有工艺品之上,是君权神授的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典型象征。

 

 

 自乾隆钦定以来,承古启今,历经300年沧桑巨变,先后经历大清入关、列强侵华、清朝覆亡、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历经沧桑。为传承中华传统印玺文化,弘扬崇高的华夏民族精神,让世人零距离感受国宝魅力,在中共十七大关于振兴文化产业的号召下,破例亲启清代二十五方宝玺绝密档案资料,国家文博单位联合倡引,全国文化界、工美行业、收藏界等百位专家学者历史性汇集,具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乾隆钦定二十五宝玺

 

  中华民族历经朝代纷争、历史更迭。在清乾隆以前各朝,皇帝御宝一般为随用随镌,并无确切数字,因此到乾隆继位时御宝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记载失真,前后重复,用途不明,混乱不堪。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时,乾隆帝对前代的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钦定为二十五种,并详细规定各自的使用范围,统一存放于故宫交泰殿内,俗称清二十五宝

 

  自此,清二十五宝成为历代清帝颁布诏书、治国理政、威震江山,开创基业的国之重器!

 

 

二十五方宝玺隐含的秘密 

 

   国之二十五御宝,凸显了国玺的等级与威严。有关御宝“二十五”之数,乾隆是出于两个考虑:奇异,取法中华根本典籍《周易》之“大衍天数,二十有五”,将所有阳数之一、三、五、七、九相加而得;其二,乾隆期望上苍仰蒙,总佑其国“二十五代之长”,仿姬周二十五代之伟业。而有关御宝之仍贮于交泰殿,乃因其殿蕴含天地交泰,阴阳相合所致。这当然是乾隆的一个美好愿望。 

 

大清严格的用玺制度 

 

 作为皇权下达各官的凭证与信守,御宝的钤用更有着一套严格的制度。二十五宝收贮于交泰殿,并设八品首领太监二名,俱侍监太监六名,专司印玺保管之事。当用玺时,由内阁请旨,然后会同内务府总管监视钤用。凡内阁咨文到日,总管内务府大臣同内阁学士等于乾清门,由交泰殿保管太监从殿中取宝,至乾清门共同监视钤用。用毕,登记用宝名称与数目,再由内监等捧宝返回殿中原位安放。

 

神圣的拜玺仪式 

 

 每年岁暮,农历春节前后,皇帝还要举行拜玺仪式,首先要做“封宝”仪式,即将交泰殿中所贮二十五宝全部封缄。届日,由内阁学士一名,率典籍各官诣乾清门,于门左设黄案。由供电监率交泰殿太监启宝匣,捧宝至案,学士率典籍洗拭一番,此谓之“洗宝”,然后恭贮于宝匣。接着由皇帝于交泰殿内的供案前行三跪九叩礼,进行封宝。这就是清宫岁暮“封宝仪”。来年正月,由钦天监择定开宝吉日,皇帝再次亲往,将御宝开启,此称“开宝”。

 

乾隆钦定二十五方宝玺 故宫镇院帝王神器

 

    二十五方宝玺自乾隆钦定以来,便成为代表国家政权的“帝王神器”,呗储于故宫交泰殿的宝箱内,由内阁掌管,用印许经皇帝批准方可拿出。它承古启今,历经300年沧桑巨变,先后经历大清入关、列强侵华、清朝覆亡、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历经沧桑。最终,新中国成立后被秘藏于故宫博物院重善封存,一枚不丢、一枚不损,中华民族的顶级文物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里,堪称奇迹。

 

总策划: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张之铸、原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 谷长江

总指挥: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张之铸

总督造: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原副主任 苑洪琪

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唐克美

艺术指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树文

技术总监: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大师 袁长君

 

 

顾问: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仿复制专业委员会会长 齐吉祥

        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 崔学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同禄

        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 张铁成

        故宫博物院资深文物专家 徐乃湘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关宝琮

        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马英民

 


专家:

       国家博物馆资深文物专家 侯松园

       国家博物馆专家 史希光

       国家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副主任 范力夫  


   








 

 

 

 

 

 

【藏品权威】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  京ICP备12006144号